来源: 雷埠乡政协联络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01 阅读次数:次
怀宁县雷埠乡政协工作联络组反映,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宗祠规范管理”,这一举措为乡村文化建设与治理体系完善带来新的方向。宗祠作为乡村文化的关键载体,承载着深厚的家族记忆、传统习俗与精神信仰,在乡村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当下宗祠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功能利用单一。许多宗祠主要功能仅局限于逢年过节的祭祀活动,日常大多时间闲置,空间资源浪费严重,未能充分挖掘宗祠在文化教育、乡村治理等方面的潜在价值,没有与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等目标紧密结合。二是管理模式陈旧。很多宗祠仍遵循传统的家族长老管理模式,对新政策、新文化的接受能力有限,导致宗祠管理效率低下。一些宗祠缺乏完善的管理运营机制,资金来源不稳定,账目管理混乱,导致宗祠建筑年久失修,文化活动难以开展,无法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承与社会凝聚功能。三是数字化发展滞后。乡村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成为当前趋势,但大多数农村宗祠几乎没有开展数字化建设,缺乏线上展示平台,限制了优秀宗祠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为此建议:
一、拓展宗祠多元功能。将宗祠纳入村民议事、调解纠纷的一个重要场所,发挥宗祠在维护乡村和谐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在宗祠内开展道德讲堂、文明评选等活动,树立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利用宗祠空间举办各类文化讲座、民俗展览、书法绘画培训等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村民文化素养。结合当地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开发以宗祠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举办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汇聚宗祠管理合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制定完善的宗祠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活动组织流程、财务管理等内容,确保宗祠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借助“对村巡察”机制,定期检查宗祠管理情况,解决宗祠管理中议事程序不规范、资金使用不透明等问题。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学习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策划组织等知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引导村民有序参与宗祠自我管理。
三、推动宗祠管理数字化创新。引导建立宗祠数字档案,运用3D建模、图像采集等技术,对宗祠建筑、族谱、祭祀用品等进行数字化记录,永久保存优秀宗祠文化资料。通过虚拟展厅、线上祭祀等新颖形式,让更多在外游子以及对乡村文化感兴趣的人了解优秀宗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