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情民意 >

关于取消乡镇驻村干部审核村级账务的建议

  凉亭乡政协工作联络组反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全县各村(社区)围绕小型基础设施、“四好农村路”、一事一议项目、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谋划实施大批项目,加之重大工程拆迁补助、村级行政事务运转等支出,村级资金流动规模显著扩大,管理难度加大。在目前村级账务报批链条中,乡镇驻村干部承担签字审核环节,其弊端也日益凸显:一是专业能力错配,审核流于形式。乡镇驻村干部主责在于推动落实政策、协调村务发展,普遍缺乏系统的财务审计知识训练,面对日益复杂的项目合同、工程预决算、专项资金使用等专业性账目,客观上无力深核细查。其审核签字多依赖村级解释或表面票据,难以穿透识别隐蔽风险点,致使审核环节本应具备的“防火墙”功能形同虚设。二是权责关系扭曲,责任难以厘清。财务审批制度设计上要求乡镇驻村干部“签字即担责”,然其既无充分专业手段核查账目真实性,亦无足够权限干预村级具体财务操作。一旦巡视审计发现问题,“审核责任”易成追责焦点,乡镇驻村干部陷入“权小责大”困境,严重挫伤干事积极性,亦不利于精准界定和追究实际违规主体。三是干扰因素滋生,影响监督公信。乡镇驻村干部长期驻村,与村干部形成紧密工作关系甚至人情纽带。由其对村级账务进行审核,易受人情因素干扰,影响判断客观性。同时,其自身也可能因推动项目进度等压力,对某些“程序瑕疵”放松要求,削弱财务监督的严肃性与公信力。

  为此建议:

  一、剥离非专业审核,明确财政主导职责。县财政局和县农业农村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适时取消乡镇驻村干部对村级账务的签字审核环节,将村级所有项目资金、补助发放、行政支出等账务的实质性审核权,统一收归乡镇经发办等具备专业资质的部门。主管部门依据国家财经法规、项目合同及预算,对票据合规性、支出合理性、程序完备性进行独立、专业的审核把关,并承担相应审核责任。

  二、构建规范流程,强化专业支撑保障。在县财政局的指导下,乡镇经发办要制定清晰、标准化的村级账务报审操作细则与风险清单。同时要配强工作力量,加强审核人员专业培训,探索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复杂项目审计,或应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审核效率与穿透力,确保专业审核落地有声。

  三、转换驻村干部角色,聚焦过程监督与协调。通过厘清权责、回归专业,构建更科学高效的监督闭环。乡镇驻村干部角色应从“账目审核者”转为“执行监督者”,重点负责监督村级是否严格执行乡镇财政所审核通过的预算和支付程序、项目是否按计划规范实施、资金使用是否公开透明等,并及时向乡镇反馈异常情况,协调解决村级在财务规范中遇到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