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公岭镇政协工作联络组 作者:怀宁县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8-05 阅读次数:次
公岭镇政协工作联络组反映,近年来,随着我县乡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部分村(社区)都建有休闲广场,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有的广场离居民聚居地比较远,给群众开展活动带来不便;有的广场缺凳少椅,公共卫生间等服务设施配套不齐全;还有的广场重建轻管,杂草丛生,堆放杂物,实际利用率偏低。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休闲广场“服务群众、丰富生活、凝聚人心、促进发展”作用的发挥。
为此建议:
1.强化广场基础设施配套与管护。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休闲广场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充足的座椅、照明、垃圾桶和卫生间等,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设一些无障碍设施。对于位置偏远的广场,可建设遮阳避雨棚、路灯、便捷步道等,提升可达性和全天候使用便利。进一步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如村委会、村民小组、聘请专人),确保广场环境整洁、设施完好,防止随意堆放杂物和挪作他用。
2.大力拓展广场综合功能与用途。一是充分利用广场空间(特别是遮阳棚下或室内部分),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健康知识讲座、普法宣传、就业技能培训、电商知识普及等活动。二是丰富社交与便民服务功能,定期组织或引入流动服务(如义诊、理发、小家电维修、政策咨询),使广场成为村民获取服务的便捷场所。三是打造村民议事与交流平台,在广场设置舒适的“议事角”或“聊天长廊”,鼓励村民在此休闲交流、讨论村务,促进邻里和睦与乡村治理。四是有效转化为季节性实用场所,遵循不影响广场主要功能使用的原则,经当地村委会或村民小组的有序引导和规范管理,在农忙时节和必要时间段,可临时性用于晾晒稻谷等农作物。
3.创新广场休闲活动策划与组织。村(社区)可结合本地特色、农时季节、村民需求(尤其是老人、妇女、儿童),定期研究策划丰富多样的活动,不断探索活动类型边界。如文化类活动,可组织露天电影、戏曲演出、民俗活动(灯会、庙会)、农民歌手赛等;科普类活动,可开展农技讲座、健康养生课堂、法律知识宣传等;生产服务类活动,可举办小型农技交流会、农产品品鉴会、手工艺制作体验等。在加强组织引导的同时,要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鼓励村民自发成立兴趣小组(如舞蹈队、锣鼓队、戏曲社、篮球队),在广场开展常态化活动。乡镇政府要加强对广场休闲活动策划的指导和资源支持(如提供活动方案参考、链接文化下乡资源、培训文体骨干、组织跨村交流比赛、帮助引入社会力量),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和吸引力。